人體是壹台協調運轉的機器,每個系統各司其職。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小腸、大腸,負責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如果消化道出現問題,可能會影響人體的生長、發育甚至生存。 胃腸鏡檢查,是守護消化道健康的重要工具。胃腸鏡是前端帶有攝像頭、可彎曲的軟管。胃鏡直徑約9毫米、長度約1米,經口腔進入胃內,直接觀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腸鏡直徑約12毫米、長度1.2~1.6米,經肛門進入腸道,可觀察回腸末端和大腸的情況。胃腸鏡檢查具有診斷、篩查、評估和治療四大基本功能。 診斷。胃腸鏡檢查可以發現胃腸道的炎症、潰瘍、息肉、腫瘤及早期癌症或癌前病變等,還能通過活檢對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從而明確病變的性質和程度。有胃腸道不適症狀的患者,尤其是經治療後症狀未緩解的患者,醫生壹般會建議做胃腸鏡檢查,以查明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篩查。篩查的核心是防治胃腸道惡性腫瘤。任何腫瘤的形成都有壹個發生發展的過程,胃腸道腫瘤亦是如此。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包括胃癌和結直腸癌。胃癌的形成過程,可能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如果能在癌前病變或早期胃癌階段及時發現,就可以通過胃鏡下治療或手術治療的方式,來達到預防胃癌形成或根治胃癌的目的。結直腸癌的發展過程大多是“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期腺癌—進展期腺癌”。這個過程壹般需要8~10年時間。我們通過腸鏡檢查及時發現並切除息肉,就可以預防90%以上的結直腸癌。即使是部分直接發生的結直腸癌(主要與遺傳因素有關),只要能及時發現,同樣可以根治。 評估。胃腸鏡檢查可以評估部分消化道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消化性潰瘍是否愈合、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是否好轉、腫瘤性疾病是否治療徹底等,都可以通過複查胃腸鏡及時了解病情變化。消化道腫瘤患者接受治療後,通過胃腸鏡檢查,可以及時發現並處理殘存的癌細胞或複發的病變,從而降低消化道腫瘤的複發率和死亡率。 治療。胃腸鏡有強大的治療功能。胃腸鏡基本治療功能包括取異物、止血、擴張、切息肉等。異物(如魚刺、棗核等)卡在食道或胃內,可以通過胃鏡取出;運用胃鏡或腸鏡下的黏膜下或血管內注射、钛夾夾閉或局部噴灑止血藥等手段,可以治療或緩解消化道出血;壹些消化道良性狹窄,可以用胃鏡或腸鏡下擴張、局部切開、支架置入等手段來治療。目前,內鏡下微創治療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很多傳統治療方案。比如早期消化道腫瘤患者以前可能需要開腹,現在可以做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既保留了消化道器官的完整性,又能大幅提高術後生活質量、縮短術後住院時間。 胃腸鏡檢查對守護消化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有的人誤認爲只要沒有出現消化道不適症狀,就可以不做胃腸鏡。其實並非如此,很多消化道疾病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被發現。通常情況下,建議以下人群進行胃腸鏡檢查,做到消化道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 壹出現明顯消化道不適症狀或其他異常情況的人群,應盡快進行胃腸鏡檢查。比如進食有硬噎感或吞咽困難,出現腹痛、反酸、嗳氣、飽脹等症狀且治療後不緩解,大便習慣與性狀改變(如每天排便1次變爲排便多次、便秘、便血等),出現黑便或便潛血陽性,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體檢時發現CEA、CA19-9等消化道腫瘤標志物升高等。 二45歲以上普通人群,無論有無消化道症狀,均建議做1次胃腸鏡檢查。如有陽性發現(潰瘍、息肉等),應遵醫囑複查。這是因爲腫瘤的發生風險與年齡相關。年齡越大,腫瘤的發生風險越高。早期消化道腫瘤往往沒有特別的症狀,甚至沒有任何症狀。依靠胃腸鏡檢查,可以及早發現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 ③有食管癌、胃癌、腸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將初檢年齡提前至35歲。 四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幽門螺旋杆菌感染者、有不良生活習慣者(如經常喝酒、吸煙、飲食不規律、喜吃腌制食品和燙食等),應盡早進行胃腸鏡檢查。 伍某些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患者,應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定期接受胃腸鏡檢查。 普通胃腸鏡檢查會讓被檢者有不適感,導致有的人對胃腸鏡檢查存在恐懼心理。如果不能克服這種恐懼、緊張心理,可以申請靜脈麻醉下胃腸鏡檢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痛胃腸鏡檢查。無痛胃腸鏡檢查是麻醉醫師運用壹些麻醉類藥物對患者進行靜脈麻醉,使被檢者在整個檢查過程處于睡眠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胃腸鏡檢查屬于壹種侵入性檢查,有引起出血、穿孔等副損傷的風險,無痛胃腸鏡還有麻醉意外的風險。盡管這些風險很低,但患者在進行胃腸鏡檢查時,應遵醫囑做好術前的檢查、准備和評估,防止發生意外情況。
點擊「打開微信」進入微信,點右上⊕,粘貼ID,添加客服開始免費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