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都體驗過腎絞痛那種撕心裂肺的痛,疼痛程度堪比分娩痛,甚至有人說比分娩痛有過之而無不及,腎絞痛到底怎麼回事呢?那就要從腎結石說起了,因為結石是腎絞痛臨床上最常見的原因。 腎結石是什麼?它是怎麼形成的? 如果腎臟過濾的鈣、草酸、尿酸等物質過多,而尿液中的水分又相對不足時,這些物質就容易在尿液中達到過飽和狀態,也就是超過了尿液的溶解能力,從而結晶析出,逐漸形成結石。 如果腎臟對某些物質的排泄出現障礙,也會導致這些物質在體內積聚,進而增加腎結石的形成風險。 尿路感染,特別是某些特定的細菌感染,如變形桿菌、葡萄球菌等,可以引起尿液酸鹼度改變,促使晶體物質沉澱形成結石。 另外,氣候與環境,比如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出汗較多,尿液濃縮,如果飲水不足,就會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 還有某些藥物也可能會促進腎結石的形成,如袢利尿劑、維生素 D、維生素 C(過量使用)等。 當腎裡面的結石移動或掉下來卡在了輸尿管里,就會引起腎絞痛。 腎結石按照成分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草酸鈣結石:最常見,占腎結石的 70% - 80%。形成原因主要是飲食中草酸攝入過多以及鈣代謝異常,如過多食用菠菜、莧菜等富含草酸的食物,或者患有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影響鈣代謝的疾病。 磷酸鈣結石:占腎結石的15%, 多與尿路感染和鹼性尿有關。當尿液中的磷酸根離子與鈣結合時,容易形成磷酸鈣結石。常見於腎小管酸中毒、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患者。 尿酸結石:占腎結石的8%,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起,比如長期攝入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等,會使體內尿酸生成過多,同時腎臟對尿酸的排泄減少,導致尿酸在尿液中濃度升高,結晶形成尿酸結石。 胱氨酸結石:比較少見,占腎結石的 1% - 2%。,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所致,由於腎小管對胱氨酸等氨基酸的重吸收障礙,導致胱氨酸在尿液中濃度升高而形成結石。 感染性結石:主要由磷酸鎂銨和碳酸磷灰石組成,多與尿路感染有關。 如何避免腎結石? 腎結石形成的原因最主要是兩方面: 1.飲食因素:主要的是水的攝入少了,尿液濃縮,所以成人每天推薦飲水量為 1500 至 2000毫升,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體力勞動或大量運動時,需適當增加飲水量。喝水應少量多次飲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另外比如高鹽飲食會增加尿里鈣的排出,進而更容易形成結石等等。 2.疾病與藥物因素:疾病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腎小管酸中毒、胱氨酸尿症、感染等,藥物如袢利尿劑、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也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腎結石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了預防腎結石的形成,需積極控制這些疾病,每天保持充足的飲水、均衡飲食、適當運動,並定期進行體檢。 有了結石後怎麼辦? 如果已經患有腎結石,應及時就醫,根據結石的大小、位置和成分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對於較小的結石(一般直徑小於 6 毫米),有自行排出的可能,可通過大量飲水、適當運動、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可鬆弛輸尿管平滑肌的藥物等方法促進結石的排出。當結石較大、保守治療無效或出現嚴重梗阻、感染等併發症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點擊「打開微信」進入微信,點右上⊕,粘貼ID,添加客服開始免費咨詢!